對于奧運的主辦國而言我想大多數國家更看重的是以下三筆間接性的收入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說事。
今天北京冬奧會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最近這兩個禮拜以來全世界的目光都將聚焦在北京,聚焦在中國。14年了,我們終于又可以還全世界一個驚喜了,每到各種體育盛會召開的時候,就會有人想算一筆賬,說你看每個國家費盡心力可能少則花幾十億美元,多則花上百億美元搞一場體育盛會,比如說奧運會也好、世界杯也好,那么這些主辦國花費這么多錢能不能賺回來?或者說以我國為例,我們搞一屆冬奧會我們能賺多少錢?
今天我們倒是可以跟大家掰著手指頭簡單一算,一屆奧運會的收入主要來源分哪幾個方面。
首先第一最容易想到的當然是贊助商,奧運會絕對是全球頂流的項目,這些年來我們太清楚流量值多少錢了,各大廠商一定不會忽略這樣一個機會,所以每一屆奧運會都會收到各種各樣廠商的天價般的贊助,國際奧委會也有它全球的合作伙伴,每一屆奧運會的合作伙伴。所以咱們這么講,每屆奧運會幾乎都可以收個幾十億美元的贊助費,但是當然這個錢是主辦國和國際奧委會之間分的,這也是為什么去年日本在疫情那么嚴重的時候,還要硬著頭皮把奧運會舉辦下去。因為對于國際奧委會來講不能輕易取消,4年才這么一次好好賺錢的機會,如果真的取消了,你贊助商的錢你統統都得退回去。
除了贊助費之外,第二筆比較大的收入恐怕就是門票收入和轉播費收入了。這倆其實是一回事,就是你為了看奧運會花出的錢,如果很有錢的話,當然你去搞一張奧運會的門票現場看最舒服了,如果錢不是那么多的話,你就只能看電視轉播了。
在有的國家,奧運電視轉播是免費的,在有的國家奧運電視轉播是收費的,但不管怎么樣,所有的電視轉播機構都將付一大筆錢給主辦方。尤其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咱們也清楚國際間的旅行幾乎就停滯掉了,所以大部分人都需要通過電視屏幕觀賞奧運比賽,因此今年的轉播費收入估計應當是很豐厚的一筆。
除了這兩筆直接收入之外,對于奧運的主辦國而言我想大多數國家更看重的是以下三筆間接性的收入,第一筆應當是國際游客的收入。大家知道嗎?2020年東京奧運會舉辦之前,日本是有一個雄心壯志的,日本說在2020年這一年,他希望來日的國際游客超過4,000萬人,這些年來日本經濟停滯,日本已經把旅游業定為支柱產業了,日本人希望通過奧運會的東風吸引全球更多的人到日本來旅游到日本來消費。這是一個很正常的思路,全球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愛好旅游的人們,為什么要去這里而不去那里?奧運會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好的宣傳國家的機機會,光在電視屏幕上看顯然不夠,如果有機會的話能夠身臨其境當然最好了。
然而很不幸的是,眾所周知的原因,疫情影響2020年2021年訪日國際游客的數量是屈指可數的。但是當然我們也清楚,目光要放長遠一些,疫情總有消散那一天。當年我們也希望2022年的時候會有很多國際游客來到中國來到北京,雖然現在疫情還沒有消退,國際游客基本來不了,但是相信疫情在今年馬上會得到控制,到時候冬奧會剛剛結束,靚麗的北京留給億萬電視觀眾非常好的印象,他們當然會選擇未來到中國來旅游。
舉辦奧運會的第二大間接收入當然就是對經濟的強刺激,其實在過去的一整年中美兩大經濟體都在提經濟刺激。為什么?美國那邊咱都不用多說了,2021年美國印了多少鈔票,為什么要印錢?因為疫情影響美國經濟下挫。為了使得美國經濟能夠成長,美國人似乎只有一招,那就是印錢、不斷的印錢。老百姓沒有消費力沒關系,發錢,老百姓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沒關系,發錢,發了錢之后整個市場上的錢多了,經濟活動就活躍起來了,然后美國經濟在強刺激之下就能維持一定的成長。
但是當然我們也講了,這種成長是有著副作用的,副作用就是今天美國遭遇到了40年未有之大通脹。而另一方面我國也在刺激經濟,我國去年提出內循環,什么叫內循環?就是要讓普通老百姓手里的錢多一些,有錢出來消費,是,我們可以不靠出口也使得經濟正增長。而很顯然,舉辦奧運這種體育盛會對內需的刺激是非常大的。搞一場奧運會對所在國而言不是說簡單的修筑幾個場館,搞一些五星級酒店,修個奧運村能讓選手過來入住就可以了。
很多國家都是借奧運的東風大搞基礎設施建設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橋梁,大的運動場館,通通都要借奧運的東風而建起來。這種刺激說實話比直接發錢好用,為什么?因為這種政府主導的投資會讓整條產業鏈上所有的人都受益,我們不能像美國那樣簡單的把錢一發了之,那樣引發的大通脹等于是讓全民來買單。而美國今天不也提強基建刺激計劃了嗎?
舉辦奧運會實際上還有第三層收入,那就是國家品牌形象的建立和軟實力的輸出。中國今天作為世界工廠,我們實際上已經不屑于只為別人打工,只當做別人的代加工廠了。我們有很多中國的產品要走出國門到海外和其他國家的商品競爭,那個時候我們是需要中國的國家形象和我國的軟實力輸出的。
以往我們跟大家舉過一個例子,韓國的白酒又稱之為燒酒,很多愛酒人士根本就是不屑于喝的,大家說酒的味道簡直就是刷鍋水兌上酒精??墒乔皟赡暌欢软n國燒酒在東南亞各國賣斷貨了,很多人到超市中指明了就要買韓國清酒。因為韓國的影視劇非常發達,大量的輸出到東南亞,很多年輕人看自己的愛豆在韓劇中飲用燒酒,甚至韓國明星還主動推銷起韓國燒酒,使得韓國燒酒這種口感其實很一般的酒在東南亞賣得非常好,這就是軟實力。
當我們的很多商品走出國門之后,我們是需要外國的消費者對中國品牌建立認識,甚至建立起迷信的。我們需要讓他們感覺到我們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大國,我們輸出的商品都是質優價廉的,就像上世紀80年代我們張開雙臂擁抱日本的商品一樣,因為那個時候我們覺得日本是個經濟強國,日本的商品一定是最好的。
今天我們也要讓其他國家的消費者意識到中國是一個強國,中國的商品一定是最好的。而很顯然,奧運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展示中國國家形象、展示國力的機會,讓很多對中國不了解的海外消費者能夠通過奧運會的舞臺看到一個擁有蓬勃生機的大國,那么那個時候他們再去買中國商品的時候,有沒有可能會更愿意選擇?所以很顯然舉辦一場奧運會有非常多的直接收入和間接收入,要不然也不至于為什么到今天為止,每次奧運會申辦的時候還會有很多國家在搶。